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CSPSTC 40-2019 软岩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

T/CSPSTC 40-2019 软岩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

T/CSPSTC 40-2019

团体标准推荐性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软岩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
  • 标准号:T/CSPSTC 40-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P11/M748
  • 发布日期:2019-12-2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60
  • 实施日期:2020-04-01
    团体名称: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 标准分类: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

内容简介

为规范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工作,充分发挥其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安全的预警作用,制定本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铁路、公路以及城市道路中,实际围岩级别Ⅳ级及以下且实际监测变形超过原设计预留变形量1.5倍的隧道软岩隧道监控量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技术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本标准主要规定了不同工况和围岩级别下的围岩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设及断面间距、监控量测技术和具体方法、围岩变形量预警标准、围岩运移规律的评判。大部分软岩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在操作过程中沿用普通隧道的监控方法,基于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应力,围岩变形速率和极限位移量等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判别指标均与常规隧道不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业内监控设备的升级,许多先进仪器的监控质量已经在现场得到验证,常规接触法的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日益突出;监控测量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报告的编制水平,而规范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和报告表达内容尚未做明确指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标准的内容框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建立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速率预警体系基于大量软岩隧道的监控数据,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确定围岩变形速率预警阈值和极限变形量预警阈值,建立该阈值与隧道围岩条件、隧道断面尺寸以及支护强度的相关性,确定每座具体软岩隧道的预警值。(2)不同工况下监测方法的选择考虑软岩隧道的具体施工工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监控方法,并对监测点的埋设和保护做具体说明。(3)规范报告的编制内容统一报告形式,规范不同监控方法下的原始数据记录表,对采集的异常数据进行详细的处理和分析,并预测发展趋势,提出施工建议。

起草单位

铁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建科检测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三公局(北京)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市市政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北方测盟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海嵘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国投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祥明工程检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起草人

聂军委、苏磊、矫恒信、左智刚、袁立群、谢守东、池毓伟、吴建新、彭立、柏署、林鸿麟、阮麟、刘全青、张宇、胡仲春、龙桂华、杨浩亮、王舜、王文宾、许垒、刘少平、王旭华、甘先永、李喜念、庄严、史宏海、周军海、赵旭伟、杨国强、王凯、李勃、杨晓军、潘荣国、武林涛、董栋、南大伟、陶伟明、李奎、周艳坤、熊兵、陈平、赵继平、杨锋、陈冬梅、蒋小锐、刘建友、付海、郭鑫、李松勤、朱善美、黄昌富、孙杰、徐万鹏、戴悦、门柏宇、黄新、寇卫国、康桂亮、廖朝晖、滕冰、廖有芳、马伟斌、安哲立、王婷、乔旭、李晓元、武晓静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本网站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电子文本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不得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